學生 教工 考生 校友 媒體
ENGLISH | 基金會 | 辦事大廳 | 服務門戶 | 意見反饋 | 辦公網 | 車輛管理 | 電子郵件
  • 校情總覽

    學校概況 學校章程 統計信息 曆史沿革 現任領導 曆任領導 大事記 宣傳片 大學精神 校園風光

  • 機構設置

    學院設置 管理服務 研究機構 科研基地平台

  • 師資隊伍

    師資概況 傑出師資

  • 教育教學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留學生教育 繼續教育與網絡教育

  • 科學研究

    科研基地平台 研究領域 科研項目 獲獎成果 成果發布 學報中心 學術論文投稿指南 國家重點實驗室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招生就業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繼續教育招生 留學生招生 獎勵與資助 就業指導服務 創新創業服務

  • 合作交流

    國際合作交流 校地合作交流

  • 校園生活

    易班 學生社团 教工社團 常用電話 教學日曆 作息時間 校園地圖 來校路線

  • 招聘招標

    人才政策 招聘信息 招標公告

  • 本周活動
  • 學校要聞
  • 新聞中心
  • 校報在線
  • 媒體石大
  • 成果發布
  • 石大榜樣
  • 不忘初心
  • 熱點關注
  • 首頁 > 石大榜樣 > 正文

    【扶貧在一線】文武:讓新寨子村換新顔

    新聞來源:宣傳部   審核:易聯樹   編輯:曹正   發布日期:2019年12月02日   點擊率:


    編者按:精准扶貧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國家戰略。爲落實定點幫扶任務,助力貧困地區脫貧,過去四年,學校總計派出12位扶貧幹部深入縣、鄉、村開展幫扶工作,目前尚有11人堅守在蓬安縣、金陽縣、昭覺縣、西昌民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他們紮根基層,不懼艱辛,勇于擔當,無私奉獻,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深受當地幹部群衆歡迎,體現了西南石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情懷。爲弘揚他們的優秀事迹,特以“扶貧在一線”專題推出扶貧幹部系列報道,希望廣大師生以他們爲榜樣,敬業奉獻,辛勤工作,繼續關注和支持精准扶貧。




    “蓄謀已久”的扶貧申請

    進入嚴冬的大涼山一片荒涼。從西昌到金陽的道路格外危險,6個多小時的山路充斥著大風、濃霧和暗冰。

    2018年1月,文武主動申請,並經組織考察後選派到新寨子村,從上一屆駐村第一書記袁成手裏接過了精准扶貧的“接力棒”,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這一輩子都沒有想到過,會與新寨子村有一段不一樣的生活。”談起這段扶貧經曆,文武說其實早就“蓄謀已久。”

    2015年底,學校在選派第一批赴新寨子村扶貧幹部的時候,文武就開始動了念頭。“當時孩子正值高考,父母身體也不大好,都離不開我,就沒有主動申請。”

    2017年底,孩子已讀大學,沒有了後顧之憂。第二批扶貧幹部報名啓動後,47歲的文武在第一時間就向組織提交了申請。

    汽車還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中,就已來到金陽縣城。

    文武(著白衣者)帶領隊員爬山涉水爲村民找水源

    讓文武沒有想到是,縣城就是大山半山腰的一塊台地。四面環山,不到1平方公裏的老城區容納6萬多常住人口,遠遠超過1平方公裏1萬人的國際通行標准,自然環境惡劣、産業發展落後、教育資源缺乏、文化生活匮乏……

    有人說金陽是“一個與天鬥與地鬥的地方”,初來乍到的文武面前,橫亘著“三大關”:語言關、飲食關、基建關。

    “你肯定猜不到,我到村里的第一件事,是和小學生交朋友。”文武说,到村上的第二天就开始下乡走访,结果语言不通,连续几天竟然没和老百姓说上一句话。

    辗转难眠,直到脑海中灵感闪现,“孩子!学校要教汉语,學生肯定能和我交流。”从此之后,文武每天守在村委会外等村里孩子放学,想方设法和他们交朋友。几天后,全村的孩子变成他的向导和翻译,领着文武逐户走访。

    雖然來之前,文武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備,但現實的情況還是超過了想象。“一天兩餐和缺少蔬菜,我們時常是‘礦泉水下冷包子’,要不就是‘洗臉盆泡方便面’。”

    文武與村民同勞動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這句話在金陽則演繹了另一個版本。“山上本沒有路,羊馬踩出的便道就是路。”文武說,剛到新寨子村時是雨季,出村的鄉道經常塌方,村上的幫扶隊員每次到縣城培訓,都要翻山越嶺徒步近3個多小時。高寒山區,植被以齊人高的灌木和貼地長的野草爲主,對于快50歲的文武來說是一個極大考驗。

    扶貧路上難忘的兩次落淚

    雖然在農村長大,但新寨子村的落後現狀還是讓文武感到不可思議。面對生活、工作環境的困難,文武沒有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當初報名參加扶貧的決定是正確的。

    “我所面臨的困難,跟當地彜族同胞的困難相比,根本算不了什麽。”文武說。

    男兒有淚不輕彈。不懼自己的困難,但面對彜族同胞的困難,文武卻流下了眼淚。

    第一次流淚是駐村後三個月,文武走訪新寨子村最遠的村組洛日哈組。

    那天晨霧蒙蒙,文武帶領駐村隊員,背著幹糧用水和入戶材料一大早從村委會出發,一行人行進在大涼山深處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文武帶領隊員走訪村民

    洛日哈組在半山腰上,工作隊翻過村委會後面的山坡,然後沿著亂石嶙峋的山間小路從山頂而下。路上坑坑窪窪濕滑,一不小心就會滑到。好不容易到了山谷,又得沿唯一一條蜿蜒曲折的通村羊腸小道而上,爬上對面半山腰。遇到陡峭路段,還需要手腳並用才能前行。幾經波折,在艱難跋涉兩個半小時後,終于抵達洛日哈組。

    來不及休息,眼前的景象卻讓文武當場落淚了。

    洛日哈組的生活環境很差,自然條件惡劣,無一壟平地,無一尺平路,各戶在懸崖或陡坡上依山勢和地形修建以茅草混合泥巴爲屋頂的土坯房。“真沒有想到21世紀了,我們彜族同胞還住在這種地方。一定要拿出咬住青山不放松的韌勁,誓讓舊貌換新顔的決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帶領廣大幹部群衆久久爲功,讓新寨子村走出一片新天地。”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洛日哈組的16戶貧困戶全部搬遷到村委會附近的集中安置點,家家住上了錯層式的彜家新居。

    第二次落淚是因爲新寨子村的孩子們。

    小朋友們冒雨就餐

    那一天,文武像往常一樣去村小看望孩子,恰好是學校午餐時間。走進學校,文武看見孩子們圍成幾個圈,冒著霏霏細雨蹲在濕潤的露天場壩裏吃午飯,頭發都被雨水打濕了。見此場景,文武忍不住落淚,並立下了“讓孩子們坐著吃好飯,再不吃雨水飯”的誓言。

    通过文武的积极协调,在学校扶贫办的支持下,新寨子小学很快就搭建起了彩钢棚的阳光餐厅,后勤服务总公司向小学捐赠了10张餐桌和45把餐椅,从此,新寨子小学的孩子们日晒雨淋蹲着吃饭成为历史。仅2019年,在文武的努力下,社会爱心人士或企业代表向新寨子村捐赠學生校服及学习生活物资等价值近7.3万元,學生校服就先后发放了3套。

    小朋友們在新寨村小學新建的陽光食堂就餐

    不僅如此,現在,新寨村小學和幼兒園的老師們每天都會主動延遲下班,留下來給新寨子村的孩子們輔導功課。相應地,這些老師們都會從西南石油大學領取一份工作補貼。

    除了工作補貼之外,每年的春節、中秋、教師節,他們也會收到與西南石油大學正式教職工的同等節日慰問品。讓他們更自豪的是,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西南石油大學榮譽職工。

    “現在不少外村的老師都打聽,想來我們村教書。”村支部書記李木史清說,以往新寨子村留不住教師的現象徹底改變。

    “孩子上學安逸了,有了新課桌、新食堂,我們貧困農戶更高興了,有雞養,有豬喂,有菜種!”走進村裏,村民們都說,村裏來了第一書記後,什麽都在變。

    讓彜族同胞富起來

    8月12日:開始割草、耕地、翻土。

    8月19日:開始核桃林下套種秋蔬菜的栽種。

    8月27日—31日:補栽補植。

    8月19日—11月14日:帶領並指導農戶進行蔬菜的田間管理。

    10月16日:舉行秋蔬菜收割儀式。

    10月19日:正式開始第一批秋蔬菜收割並售賣。

    10月19—22日:工作隊義務幫村合作社在縣城售賣蔬菜,累計銷售近2000斤。

    10月21日—11月6日:組織4車共7萬斤的西南石油大學“以購代捐”蔬菜認購活動。

    11月14日,最後一批蔬菜銷售結束。

    翻開文武去年的駐村日記,有專門一頁記錄了新寨子村通過“以購代捐”發展蔬菜産業的情況。

    在新寨子村駐村的兩年裏,文武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讓彜族同胞錢包鼓起來,富起來,每天想的都是怎麽謀劃産業。

    文武查看村民種植的高山蔬菜

    經過袁成和文武兩任駐村書記的努力,新寨子村的“三棵樹”(花椒、核桃、華山松)已實現了應栽盡栽,但三四年之內還無法帶來經濟效益。

    新寨子村地處高寒山區,平均海拔將近2400米,非常適合發展高山蔬菜。爲壯大村集體經濟和實現村民持續增收,文武帶領工作隊以成立全州第一個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爲契機,帶領合作社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實施了核桃林套種“春薯秋菜”立體經濟産業發展模式,成功增強了農戶的造血功能,實現了農戶增産增收。去年9月,全州造林專業合作社林下套種“春薯秋菜”的現場會在新寨子村成功舉辦。

    到了收獲季節,漫山遍野的大白菜,郁郁蔥蔥,長勢喜人。但村裏青壯年外出務工,在大白菜的收割上卻犯了難。文武身先士卒,帶領工作隊成員與彜族同胞齊上陣收割白菜。我校派駐金陽縣挂職縣委副書記李澤波獲知這一消息後,立即帶領10余名消防官兵來到新寨子村幫助收割。

    文武帶領村民組織開展秋蔬菜的收割

    “沒有西南石油大學的幫助,大白菜不知道要賣到猴年馬月了。”李木史清說。去年新寨子村共銷售秋蔬菜15萬余斤,爲了給村合作社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文武帶領駐村工作隊自己聯系運輸車輛,直接對接客戶,組織蔬菜收割、運輸和銷售等工作,僅銷售給西南石油大學“以購代捐”的7萬斤蔬菜,就直接爲村集體經濟多增加了3萬元的收益,每戶貧困家庭多分紅近300元。

    今年,新寨子村在哈諾覺姑組擴大林下套種“春薯秋菜”的種植規模,建立100畝蔬菜高産示範片區種植基地。此外,爲實現增收致富門路的多元化,文武又組織有關貧困戶開始了猕猴桃、中草藥以及其它蔬菜的高山地區試種。

    爲了引導村民主動對接市場,去年蔬菜銷售時節,文武帶領工作隊連續四晚在金陽縣城幫助售賣蔬菜,累計銷售近1000公斤。

    “第一步把蔬菜基地變成看得見的産業,能有一定規模和經濟收入,讓老百姓看到希望;第二步重點教育村民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並且爲當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農業技術隊伍;第三步要在基層搞好法治建設。”文武爲新寨子村擬定了3年幫扶工作“三步走”計劃。

    文武的想法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和支持。“文書記來了,爲了能更好地教我種蔬菜,還找小朋友自學彜語,這一點我很感動。”來自哈諾覺姑組的莫可打博說。

    文武入戶開展脫貧攻堅有關政策宣傳 

    爲了讓村民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文武幾乎每天都要去村裏轉悠,和村民交流。過去的村民習慣席地而坐,現在都坐板凳了。

    伴隨著精准扶貧的不斷推進,新寨子村的面貌正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村民的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家家戶戶住上了整潔的四合院或別墅式的新居;每家每戶的院子裏都接上了自來水,通上了入戶路。山青了,水秀了,地綠了,産業扶持和勞務輸出讓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了。

    如今,金阳山褶间的索玛花,正在等待2020年的春天,开出最绚丽的花朵。(曹正  图片均由文武提供)


    文武被評爲2018年四川省綜合幫扶先進個人


    下一條:用奋斗见证青春——记第十四届中国大學生年度人物、第六届學生飞翔奖特别影响奖获得者李杨

    【關閉】

    • 校情總覽
    • 教育教學
    • 合作交流
    • 機構設置
    • 科學研究
    • 校園生活
    • 師資隊伍
    • 招生就業
    • 招聘招標
    • 辦事大廳
    • ENGLISH
    • 社區服務
     成都市新都大道8號(成都校區)|  610500|  值班电话:028-83032308| 招生咨询:028-83032224| 国际學生招生:86-28-83032846  |   南充市油院路30號(南充校區)|  637001|  值班電話:0817-2641016